一,冲量:
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I=Ft,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
(1)I=Ft只能用来计算恒力的冲量。对于变力的冲量,高中阶段只能利用动量定理通过物体的动量变化来求。
(2)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但不一定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
(3)冲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4)冲量的单位:N•S
【】、一质量为100g的小球从0.80m高处自由下落到一厚软垫上,若从小球接触软垫到小球陷至最低点经历了0.2s,则这段时间内软垫对小球的冲量为_________。(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二、动量: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
(1)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2)动量是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3)动量的相对性:由于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选取有关,因而动量具有相对性。题中没有特别说明的,一般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4)动量的单位:kg•m/s
(5)动量的变化:△p=pt-p0。由于动量为矢量,动量的变化也为矢量。
A、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B、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6)动量大小与动能的关系:
,
【】、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I,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II,则:( )
A、过程I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B、过程II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I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
C、I、II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
D、过程II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
【】合外力对甲物体作用一个-0.2N•s的冲量,合外力对乙物体做功-0.2J。则:( )
A、乙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
B、甲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
C、甲物体的末动量一定是负的
D、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小
【】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 )
A.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
B.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
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
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作用时间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在距地面高为h,同时以相等初速V0分别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一质量相等的物体m,当它们从抛出到落地时,比较它们的动量的增量△P,有 ( )
A.平抛过程较大 B.竖直上抛过程较大
C.竖直下抛过程较大 D.三者一样大
三,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即I=△p
(1)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某个过程
(2)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3)动量定理给出了冲量和动量变化间的互求关系。
(4)现代物理学把力定义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形式)。
(5)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的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以同一个规定的方向为正。

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高5.0m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求此过程中网对运动员的平均力的大小。(g=10m/s2)
【】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度均为6m/s.甲车上有质量为m=1kg的小球若干个,甲和他的车及所带小球的总质量为M1=50kg,乙和他的车总质量为M2=30kg。现为避免相撞,甲不断地将小球以相对地面16.5m/s的水平速度抛向乙,且被乙接住。假设某一次甲将小球抛出且被乙接住后刚好可保证两车不致相撞,试求此时:
(1)两车的速度各为多少?(2)甲总共抛出了多少个小球?
【】人和冰车的总质量为M,另有一个质量为m的坚固木箱,开始时人坐在冰车上静止在光滑水平冰面上,某一时刻人将原来静止在冰面上的木箱以速度V推向前方弹性挡板,木箱与档板碰撞后又反向弹回,设木箱与挡板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人接到木箱后又以速度V推向挡板,如此反复多次,试求人推多少次木箱后将不可能再接到木箱?(已知
)
四、动量守恒定律: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m1v1+m2v2=m1v1'+m2v2'
(1)研究对象: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②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动量近似守恒;
③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3)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的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以同一个规定的方向为正。
(4)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中各动量应相对于同一参考系。
(5)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普适原理之一(另一个最基本的普适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从科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动量守恒定律有任何例外。
【】、载人气球原静止于高h的高空,气球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若人沿绳梯滑至地面,则绳梯至少为多长?
【】如图所示,质量力M=3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1kg的小铁块,现给铁块一个水平向左速度V0=4m/s,铁块在木板上滑行,与固定在木板左端的水平轻弹簧相碰后又返回,且恰好停在木板右端,求铁块与弹簧相碰过程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P。
【】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0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0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0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0点的距离。
【】两个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也相同,两物体在水平地面上滑行时:( )
A、质量大的滑行远 B、质量小的滑行远
C、两物体滑行的距离相同 D、两物体滑行的时间相同
【】如图8—3—2所示,设车厢长为L,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厢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与车厢壁来回碰撞n次后,静止在车厢中,这时车厢速度是

A.v0,水平向右 B.零
C.mv0/(M+m),水平向右 D.mv0/(M-m),水平向左
【】两球相向运动,发生正碰,碰撞后两球均静止,于是可以判定,在碰撞以前
A.两球的质量相等 B.两球的速度大小相同
C.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D.以上都不能断定
【】一只小船静止在水面上,一个人从小船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不计水的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小船上行走,人对船的冲量比船对人的冲量小,所以人向前运动得快,小船后退得慢
B.人在小船上行走时,人的质量比船的质量小,它们受到的冲量大小是一样的,所以人向前运动得快,船后退得慢
C.当人停止走动时,因为小船惯性大,所以小船要继续后退
D.当人停止走动时,因为总动量守恒,所以小船也停止后退
【】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块都以V0=6m/s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为 J时,物块A的速度是 m/s。
【】如图所示为三块质量均为m,长度均为L的木块。木块1和木块2重叠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3沿光滑水平桌面运动并与叠放在下面的木块2发生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如果要求碰后原来叠放在上面的木块1完全移到木块3上,并且不会从木块3上掉下,木块3碰撞前的动能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
【】弹在水平飞行时,其动能为Ek0=800J,某时它炸裂成质量相等的两块,其中一块的动能为Ek1=625J,求另一块的动能Ek2

字母)
A.直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弹簧秤 E.秒表
(3)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关系式(用m1、m2及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动量守恒。
(4)在实验装置中,若斜槽轨道是光滑的,则可以利用此装置验证小球在斜槽上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球释放初位置到斜槽末端的高度差h1;小球从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的水平移s、竖直高度h2,则所需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为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得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
(1)确定小球的平均落点的方法是: 。
(2)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平面,米尺的零刻点与O点对齐。则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为 cm。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不小心把a、b球位置换了,即把质量较大的a球(质量为ma)当成了被碰球,把质量较小的b球(质量为mb)当成了入射球。结果b球单独滚下时,平均落点为C点,而b球与a球相碰后均能向前抛出,b球和a球平均落点分别为A点和B点(如图甲所示)。该同学测出了相关的物理量,利用这些数据也能判断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判断的依据是看 和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