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学习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一、知识储备1、读准字音运载(zài)橘红(jú)角落(jiǎo)翌年(yì)开辟(pì)乐曲(qǔ)酝酿(niàng)横亘(gèn)着陆(zhuó)2、解释词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的时候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于严厉、刻薄。
尘封:放置已久,覆满灰尘。
辉映:照耀;映射。
翌年:明年。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从地面上陡然耸起。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巨大;也形容声势必浩大或影响巨大。
3.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2)解题:“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语双关,既是对“神五”发射过程的记录,也是对中国航天发展史的叙述。
(3)写作背景: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问题探究主问题一: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子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实指“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子问题2.阅读课文,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并概括一下导语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了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价值所在。
子问题3.请概括第二部分具有重大意义的六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