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断句解读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代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浏览全文]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浏览全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浏览全文]
《勾践灭吴》原文及对照翻译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 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浏览全文]
【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 必以长 安 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 有复言令长 安 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浏览全文]
著作简介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浏览全文]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浏览全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2009年06月15日 星期一 上午 09:21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浏览全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浏览全文]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浏览全文]
2008年06月17日 庄子 ―― 秋水 秋水 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s 形声,从水,矣声。本义:水边。)渚(1,形声。从水,者声。本义:古水名。2,zhǔ 水中小块陆地:洲~。~田。渚水。鼋头~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太湖边的一处著名风景区。)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浏览全文]
高中语代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十年春,齐帅伐我①。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⑤,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③,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③,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浏览全文]
高中语代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晋 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 退。公从之。辞...[浏览全文]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仅在古代改革和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风格的探索方面也独树一帜,并因此成为中唐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韩愈一生实践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的变化与他的人生经历是一致的,有着一个纵向发展的...[浏览全文]
高一语代下册贾谊过秦论评析 过秦论(上) 《过秦论》共有三篇。其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是这第一篇。它最早附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篇末,列为第二篇;后来褚少孙补《史记》,又把它单独附在《陈涉世家》的篇末。《汉书》《代...[浏览全文]
高一语代下册贾谊过秦论原文和翻译 原文: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浏览全文]
高一语代下册鸿门宴原文和翻译 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浏览全文]
艺术特点 《鸿门宴》一代,既为我们再现了历史真实;它也为我们提供了高度的代学技巧典范。它的艺术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四点来观察。 第一点,它善于在矛盾开展中描绘人物。通过重要历史事件的描写以突现人,使之为形象塑造服务。人物形象获得高度的鲜明与统...[浏览全文]
高一语代鸿门宴寓意解释 思想意义 通过项羽的行动,可以充分证明此点。项羽当年倔起江东,领导农民起义队伍,扫平各地动乱。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这是当他行为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灭除暴秦政权愿望时,他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之故。因为如此,他的举措...[浏览全文]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中古时期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最辉煌的散代著作。《项羽本纪》,是《史记》当中出色的典型的篇章。 《鸿门宴》,则为《项羽本纪》的重要而又精彩的段落。它不仅是标 志着秦末农民起义中风云人物之 一项羽的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开端...[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