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吧高考课堂高中政治
文章内容页

2012高考时事政治热点: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 作者: admin
  • 来源: 未知
  • 发表于2012-03-17 13:33
  • 被阅读
  •   【时事背景】

      2011年10月9日上午10时许,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出席纪念大会。胡锦涛在纪念大会发表讲话。胡锦涛指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胡锦涛称,孙中山是伟大民族英雄,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支持者。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100年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创新试题】

      2011年10月8日,《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56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百年前发生在“首义之城”武汉的那段革命风云。据此回答01~03题。

      1.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与政治是相互影响的D.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形式B.文化是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C.56张老照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D.文化就是反映在老照片上的人和事

      3.《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的举办体现了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2011年10月8日上午,辛亥革命纪念馆开馆典礼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举行。辛亥革命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为18227.5平方米,其中展厅总面积63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亿1936万元。2010年8月底正式开始施工,2011年9月30日全面竣工。据此回答04~06题。

      4.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说明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②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文化塑造人生

      ⑤文化影响是被动的、消极的

      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

      5.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对精神神文明建设的启示是

      ①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②精神文明建设不需面向群众,讲求实效

      ③精神文明建设要增强对公众的吸引力

      ④精神文明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材料中所说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开馆典礼活动属于

      A.普通教育活动B.文化公益事业

      C.新兴文化产业D.赢利性文化机构

      7.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胡锦涛说,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据此回答08~09题。

      8.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政党

      ④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1年10月8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首发式。文库收录的学术著作与资料文集,将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事件放在辛亥年间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和复杂矛盾中通览分析,借助“百年的眼光”,拨开历史风尘,透视百年之前那场掀起中国历史巨变的革命运动,以及不同营垒中不同历史人物,对人们了解与认识辛亥革命将大有帮助。据此回答10~12题。

      10.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发行《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说明中华民族重视

      ①总结和积累历史经验②保存历史资料

      ③传承传统文化④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启示我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坚持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③④

      12.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为此必须做

      ①建设祖国,繁荣祖国②反对侵略,保卫祖国

      ③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④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胡锦涛同志指出:“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有人认为,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的确很高尚,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习这种精神只是一句空话。请你简要评价这种观点。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